票据融资余额的大幅度下降是目前货币信贷数据有所改观的重要“功臣”。目前应该稳定票据融资成本,防止票据融资余额的反弹,实现贷款的均衡投放和稳定增长。
贴现利率高位运行
今年6月底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利率达到3.24%左右,此后,票据利率始终高位运行,7-10月份银行承兑汇票的转贴现利率基本上稳定于3.18-3.24%,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几乎一直高于3.24%,低于3.24%就比较鲜见。
随着贴现利率的提高,企业票据融资的综合成本大幅增加,若再以100%保证金申请银行承兑商业汇票,即使扣除商业折扣,企业还可能有财务费用支出,因而企业以高比例保证金申请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的需求有所下降。另外,在贴现利率较高时,一些企业就会放弃将持有或受让的票据贴现,直接将票据背书转让给上游企业,从而降低银行的票据融资余额。
回顾2005年及2006年初,银票贴现利率低于2.0%的情况较为普遍,个别金融机构的贴现利率甚至达到了1.8%的水平,低于半年期存款利率,这为融资性票据的滋生提供了“温床”。例如企业以1亿元的存款作为保证金,申请银行承兑1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,如果将申请承兑和贴现作为一个整体来看,按照1.8%的贴现利率,企业的票据融资不但没有利息支出,相反还有利息收入。这就引起了企业申请银行承兑和贴现商业汇票的冲动。商业银行出于增加存款的考虑,扩大保证金存款的需求较为强烈,对企业以100%(或更高比例的)保证金申请承兑商业汇票的业务相当青睐,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的业务大幅增长,出现了今年3、4月份票据融资余额大幅增长的局面,这其中不排除大量的融资性票据。
稳定成本 避免反弹
目前票据转贴现收益高于一年期央票约0.4-0.5个百分点,贴现业务的收益就更可观了,因而商业银行投资商业汇票的冲动比较大。随着宏观面的好转、来自央行的压力减轻,商业银行很可能迅速降低票据利率以抢夺票源。随之,商业汇票承兑量扩大,票据融资余额快速增长,贷款余额迅速反弹,就又可能重现2005年及2006年初贴现利率低于2%的局面,再一次陷入“贴现利率降低-票据融资余额快速增长-贷款余额快速增长-再压缩票据余额”的循环。这种循环模式,不但增大了票据业务的利率风险,也不利于贷款均衡投放,导致票据融资余额和贷款余额的大起大落。
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紧缩后,票据融资余额仍然保持着平稳增长,8月末票据融资余额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8.57%,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.59个百分点。转贴现利率将近5个月基本上稳定在3.24%左右,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则基本上稳定于3.48%左右。票据融资余额的平稳增长和利率的持续稳定,也反映了企业对目前的票据融资综合成本(包括银行承兑手续费和贴现利息)基本上能够认可。反过来讲,如果能够将融资成本维持在上述水平,则有利于避免票据融资余额的反弹,尤其是可以防止融资性票据的滋生。